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商务

阅读:943次

发表时间:2022年04月27日

县市区人民政府,湘潭高新区和经开区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市属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

《湘潭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湘潭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招大引强质效齐升 

第二节  外经外贸逆境奋进 

第三节  内贸流通加快创新 

第四节  机制体制日趋完善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面临挑战 

第二节  发展机遇 

第三节  短板不足 

第三章  发展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主要方针 

第三节  基本原则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第一节  实施消费升级行动,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二节  实施开放融合行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三节  实施招商引资行动,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第四节  实施外贸外经转型行动,培育竞争新优势 

第五节  实施主体扶培行动,培育壮大商贸领域市场主体 

第六节  实施平台聚力行动,搭建全方位高层次开放载体 

第五章  发展保障 

第一节  强化思想保障 

第二节  强化组织保障 

第三节  强化政策保障 

第四节  强化人才保障 

第五节  强化项目保障 

第六节  强化监督保障 

湘潭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湘潭商务和开放型经济拓展新空间,培育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57号)、《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潭政发〔2021〕4号)精神,结合湘潭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节  招大引强质效齐升

围绕助推全市产业振兴,着眼“大招商”“招大商”,取得明显成效。瞄准重点招。研究出台了《湘潭市开展“小分队”招商对接500强企业的实施方案》《湘潭市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三年行动计划》《湘潭市重点招商项目闭环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着力夯实“两库”(项目库和客户库)建设,瞄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以“一谷三城”和“1+4”特色产业项目为重点实施精准招商。创新机制招。实行招商项目落地交办机制,推动“三长”联动招商,创新招商顾问工作机制,聘请了陈东升等15位知名人士担任我市首批招商顾问,在京、沪、粤等地设立驻外招商联络处,组建了35个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机制不断创新。开展活动招。充分利用“央企对接会”“沪洽周”“港洽周”等活动,精心组织、积极推介、全面对接,大活动“招大商”效果明显。同时,借助异地湘潭商协会平台,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效果良好。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7个,总投资6520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91个;累计到位内资1028.43亿元,年均增长19.13%;累计到位外资36.27亿美元,年均增长13.54%;内外资指标稳居全省前列。2018年引进的吉利新能源跨界车项目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五个100”优秀项目通报表彰。

第二节  外经外贸逆境奋进

以“将我市打造成湖南对外开放新高地”为目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压力,外经外贸在逆境中得到发展。

——夯实发展基础。湘潭综保区封关运行后持续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2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130%,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达12%,成功复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内销选择性试点”等自贸区改革创新试点经验,成为国家海关总署“金关工程”二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系统全国唯一试点。引进外贸项目79个,涵盖了加工贸易、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仓储物流、平台服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等多种业态。便捷通关更加高效,实现95%以上的企业通关手续办理压缩在半天以内,进口24小时通关率和出口24小时通关率均达到100%。同时,全市搭建了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平台、外贸融资担保平台和外综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设6个海外仓,进一步夯实了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

——着力优化结构。出口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市场份额从5:1:2转换为4:2:3。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实现了64.49%的增速。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了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从35.65%提高到41.8%,钢材出口从16.02%降到9.4%。湘潭市连续5年入围海关总署评选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2020年位列全国第49位。尤其是2020年,成功获批中国(湘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全面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搭建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湘潭市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湘企出海”等行动。全市“十三五”期间累计对外投资备案企业19家,中方投资额6041万美元,涉及坦桑尼亚、印度、新加坡、美国、老挝、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走出去”领域逐步拓宽、区域日益扩大、方式不断优化。同时,作为2019年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承办单位之一,进一步有效推动了我市与非洲地区的投资合作。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3.9亿美元,年均增长11.08%;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62809.7万美元,外派劳务20106人。

第三节  内贸流通加快创新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以步步高集团、万达广场、天虹等为龙头的零售企业和以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为代表的大型商贸综合体引领全市商贸发展,我市成为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示范试点、全省唯一获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和城乡高效配送试点的城市,在全省率先运用信息化成果实现降本增效的市级城乡共同配送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市物流产业“一链一平台”正式形成。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其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

——新型业态蓬勃发展。京东电商产业园致力于打造成华中区域京东商家重要集聚地,已有300多家企业入园;积极推动本地企业触网发展,京东湘潭馆运营推动了厨卫、湘莲等本地特色产品网络销售创新高。其中迅达厨卫线上销售2018年实现了300%增长,湘莲和竹木制品网络零售额过亿元,全市电商交易额稳居全省前三。2020年,湘潭县在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方面获国务院激励表彰;湘潭县、韶山市获得商务部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全市“快递+电商”城乡商贸流通模式获商务部肯定并将支持在全国推广。会展经济渐趋活跃,成功举办了中南农机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会、齐白石文化艺术节、金阳水果节、车博会等会展活动100余场次,展览面积400万余平方米,参展企业达3万余家。

——商务惠民效果明显。组建了湘菜产业链和产业联盟,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味道湖南”湘潭味道美食季暨湘潭餐饮“莲韵星级名店特色名宴”评选推广等系列活动。整理开发了四大名人菜系,研发了“潭州上席”。湘潭市获“中国湘菜美食文化名城”“中国酱油之乡”荣誉称号,湘潭县获“中国湘莲美食之乡”荣誉称号。“农改超”稳步推进,民主路、南盘岭等一批新型高标准化农贸市场建成后,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品质、方便了市民。以乡村集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全部完成,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市民消费基础作用增强。“十三五”期间,湘潭市民的购买力得到逐年提升,市民在衣、食、居、行等方面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网购和跨境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得到迅猛发展。统计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末的520.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50.54亿元,年均增长8.1%。

第四节  机制体制日趋完善

“十三五”期间,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部署,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研究出台了《湘潭市智能装备制造千亿产业倍增和汽车及零部件千亿产业招商引资行动方案》《湘潭市推进“潭企出海”行动方案》《湘潭市推进“潭品出境”行动方案》《湘潭市“拓口兴岸”行动方案》《湘潭市推进园区“开放崛起”行动方案》《湘潭市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行动计划》等文件,统筹安排了“十三五”期间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各项工作。尤其在2020年,围绕开放型经济“龙头端”“基础端”“平台端”“保障端”建设及全面推进中国(湘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印发了《湘潭市全面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实施方案》《中国(湘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1年)》,成立了湘潭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中国(湘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突出了工作重点,制定了工作举措并建立了“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季一讲评一约谈、半年一评定、全年一考核”的推进落实机制,层层传导压力抓落实,为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新机制、培育了新优势、释放了新活力,开创了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面临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但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贸易投资壁垒日益增多。全球经济治理难度加大,国际经贸规则更趋碎片化,为全球经济发展和企业营商环境带来巨大冲击。

从国内发展看。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节点,经济发展迎来关键时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内需不足,企业营商环境遭受打击。此外,经过“十三五”时期发展,企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转型升级压力加剧,逆风向上需更大推动力。面对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资源的日益紧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产能过剩、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国内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从区域竞合看。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加速演变,长沙、岳阳、郴州成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批准,环洞庭湖区域对接长江经济带加快开放崛起,实现绿色发展,“十四五”时期,湘潭面临省内其他区域先发优势、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后发优势、沿江沿线区位优势等多重挤压,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等要素资源的争夺将不断加剧。

从湘潭自身看。外经外贸发展水平不高,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是全市外经外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龙头骨干企业少、竞争力不强,对引进外向型企业重视不够,新兴业态发展缓慢等。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单边主义抬头等影响,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及产能合作风险加剧。招商引资承载能力不强。要素保障乏力,突出体现在产业基金支撑不够。园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全市统筹和部门联动有待加强等。内贸流通增长乏力。消费升级步伐缓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居民消费潜力有待释放。

第二节  发展机遇

开放发展战略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长期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新一轮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随着“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发展战略叠加实施,湖南“一核三副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特别是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加速推进,湘潭谋求战略地位提升的空间更加广阔,可以聚集的政策资源更加丰富。同时,随着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加速产业链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需求,将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湘潭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巩固提升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地位。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是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和应用期,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将带来系列重大变革,新的生产要素及其新的组合应用将引发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任何革命。尤其湘潭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军工城建设纳入国防科技工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计划,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新机遇。

新一轮深化改革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期间,新一轮深化改革将推动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崭新活力。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大力布局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湘潭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湘潭各类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改革,强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有利于湘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第三节  短板不足

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部分县市区、园区及市直相关单位对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视不够,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意识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内外循环不够畅通。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影响,消费回升乏力,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村消费层次偏低,外贸产品内销不畅,内外循环缺乏高效衔接。开放型经济还不强。规模整体偏小,规模以上进出口企业比重较低,来潭投资的“三类500强”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营商环境仍有待优化。土地、物流等要素成本相对较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部分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资源缺乏。商务和开放型经济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第三章  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是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加快开放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沉着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风险挑战,更要抓住机遇,推动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抢占先机,奋力推动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长株潭都市圈发展为有利契机,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强化调整出口结构和优化进口结构并举,提升开发区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促推消费转型升级并行。在内外两大需求协调发展中培育新动力,在内外两种资源有效整合中增创新优势,在内外两个市场统筹中拓展新空间,进一步增强湘潭经济竞争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

第二节  主要方针

——坚持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全局发展,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市场与扩大开放有效融合、相互支撑,从更高起点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制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改革举措。

——坚持市场主导。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形成政策法规完备、市场机制健全、服务保障有力的对外开放新体制。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结合。用改革推动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用改革的思维谋划全面扩大开放,构建具有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商务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在全面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最大程度激发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需求,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和促推消费转型升级更好地衔接起来,创造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合作。

——坚持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相结合。通过量的提升集聚发展优势,筑牢发展基础。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培育新动能新业态,着力推动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转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强市初步建成,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市州前列。

——建设强大消费市场取得新成效。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完善,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商贸领域市场主体不断培育壮大。促消费转型升级,新兴消费业态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到“十四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年均增长8%左右,总量达到1100亿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148亿元。

——推动高水平开放开创新局面。贸易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双向投资合作质效显著增强。全面对接湖南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开放平台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到“十四五”末,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00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总量达到16730万美元;利用市外境内资金年均增长12%以上,总量达到1066亿元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增长。外贸依存度达到15.1%以上。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增长、部分实现倍增,争取位居全省一类市州方阵前列,初步建成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到“十四五”末,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年均增长15.2%以上,总量达到528.5亿元。新增5家以上外贸进出口业绩1亿美元以上外贸实体企业,培育10家进出口额0.5—1亿美元以上外贸骨干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全面对接“强省会”战略,加快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更高水平的内陆开放新体制基本形成,全市扩大开放氛围更加浓厚,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开放布局更加优化,开放优势显著增强。全市推动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型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商务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湘潭市“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对外贸易

1

进出口总额

(亿元)

4875

261

8400

528.5

12

15.2

预期性

 

2

加工贸易

(亿元)

951

4.2

1650

10.5

12

20

预期性

 

3

对外贸易依存度(%)

11.7

11.16

15

15.1

预期性

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亿美元)

210

18

 

 

4

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

140000

3731

560000

16730

32

35

预期性

 

5

内联引资

(亿元)

8737

605

14000

1066

10

12

预期性

 

6

“三类500强”重大产业项目个数

每年新引进

100家

每年新引进

20家

预期性

对外合作

7

对外实际投资额(万美元)

149000

130

累计完成100亿美元

累计完成1000万美元

预期性

 

8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

(万美元)

225300

600

累计完成150亿美元

累计完成5000万美元

预期性

内贸流通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6258

750

22800

1100

7左右

8左右

预期性

 

10

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亿元)

3043.5

88

5000

148

10

11

预期性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坚持开放不止步、发展不停顿。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开放融合行动、招商引资行动、外贸外经转型行动、主体扶培行动、平台聚力行动等“六大行动”为统揽,努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节  实施消费升级行动,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培育和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期,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促进传统消费提质扩容。实施“流通主体增量提质”行动,扩大商贸流通限额以上企业规模,建立重点企业名录,培育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现代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完善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生鲜农产品市场等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十八总商业街等商业综合体和街区建设,推进建设路口、基建营、沙子岭、易家湾、窑湾等商圈升级,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大力支持步行街改造升级,抓好整体谋划,构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商业街区,促进消费繁荣。推进对二手车置换、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完善汽车消费政策,提振汽车消费。促进吃穿用住行等传统实物消费提档升级,促进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推动吃穿用消费品质升级,带动生活必需品消费提质扩容。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行业标杆,发挥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能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商品、贴心高效的服务、优美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时代内涵的现代便利店。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行动,支持本地名优土特产申报地理标志,加大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的监管力度,推动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等多类型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强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和监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持房价稳定,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构建文旅多产业多领域融合互通的休闲消费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体育消费业态,鼓励开发健身产品,提供体育培训服务。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健全家政服务标准及行业规范,加大家政服务职业培训力度,推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积极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加强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5G网络和光纤网络,加快5G基站及5G精品网建设,提升5G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到2025年,实现全市5G信号全覆盖,5G用户超过总人口的60%以上。实施“数字兴商”,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引导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连锁便利店运用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商业中心向智慧型、体验性消费发展。支持打造“夜宵”“夜游”“夜购”“夜娱”“夜健”“夜赏”“夜宿”等夜间消费模式,繁荣发展夜经济。培育发展直播经济,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开展内容营销,推动电商赋能优势产业、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圈,支持建设“一站式”网红直播孵化器,发展一批网红经纪公司,培育一批网红主播,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和直播基地,引导“网红经济”向文旅小镇、数商兴农等民生领域聚集。秉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培育品牌、打造精品”的原则,积极推进会展业市场化进程。坚持品牌化发展与特色化发展相结合的思路,立足我市汽车制造、医疗器械、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能,依托韶山、乌石等特色鲜明的红色资源,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会展项目。主动融入长株潭都市会展经济圈,差异定位,错位发展,打造湘潭特色品牌会展项目。持续支持“中南农机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会”“车博会”等重点展会的举办。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湘潭国际会展中心和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的影响力和运营能力。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理念,支持会展业转型升级,提升会展信息化水平,鼓励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办展方式。充分利用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等展会平台,推动“湘品出湘”“湘品出境”工作。

——完善城乡消费网络。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持续提升都市圈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动都市圈消费升级。培育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着力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和文化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支持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提质改造;支持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引导更多农产品重点流通和供应链企业加大对冷链物流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升级,聚力“三品一标”“一县一品”,实现“数商兴农”,帮助提升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鼓励特色农产品的网上消费、体验消费和定制消费,拓宽农产品进城消费渠道。推动汽车下乡,促进农村汽车消费,发挥汽车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工业品下乡”工程,推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电脑、手机、电饭煲、热水器等八类家电产品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家电升级。发展农村电商,推进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完善农村交通路网和流通网络,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拓展产销渠道,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稳定和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建立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规范城乡消费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实施缺陷消费品召回制度,健全消费者维权保障体系。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逐步形成全社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良好氛围。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湘潭安全食品品牌。督促企业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促进售后服务专业化发展。加快旅游景点标识标牌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交通规划,实现高铁、公交站点等公共交通设施与商业网点、景区景点的便利衔接。

第二节  实施开放融合行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增强竞争新优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借助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等重大平台展会,围绕非洲、东盟、中亚等重点区域,由点及面、由线到片展开布局,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合作,深度推进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经济互通、人文联通,在双边贸易、双向投资、金融合作、基础设施、文化交流等领域寻找更多契合点,加强全方位合作。以共建生产制造基地、经贸合作区、营销中心、工贸联盟为重点,推动我市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充分利用国省级园区、各类国内外展会等平台,进一步扩大贸易范围和份额。支持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等重点商贸项目主动对接中亚、东亚、非洲等重点区域开展经贸活动,鼓励传统贸易转型发展,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对外合作新动能。

——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以加快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更大范围内与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寻求更宽领域合作,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启动全国区域性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加强长株潭三市物流资源共享对接,优化提升京东(湘潭)产业基地、湘潭现代铁路物流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等物流设施;加快铁牛埠港区等建设,实现铁路进港,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在产业功能、基础设施、市场和要素资源等领域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体系建设,推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产业园等合作共建项目,推进产业融合互补,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湘潭。

——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参与湖南粤港澳科创园建设,主动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汽车电子、高速高精加工装备、智能成套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互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智能手机、大玩具等产业方向加强对接,争取引进一批“三类500强”企业和外向型生产实体企业。主动对接粤港澳金融、贸易、物流和会展等优势资源,加强与相关企业及行业协会互通有无,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重点引进进出口贸易、商务服务、流通服务、会展经济的优势企业,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支持各产业园区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区域合作。

——全面共建长株潭都市圈。全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长株潭区域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围绕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长株潭跨湘江发展、长株潭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先进制造业产业带、科技创新产业带、自贸区政策平台通道共享开展对话交流、重大事项协商、规划衔接;建设长株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集聚区,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国际配送平台,打造中西部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中心。集中力量服务湘江新区九华新片区建设,服务兴隆湖、高铁北、黄家湾、竹埠港等融城片区开发,提升区域价值,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新引擎,将省会虹吸效应转化为发展共振效应。

第三节  实施招商引资行动,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不动摇。聚焦“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定位,按照“双招工程”的要求,实施“招商引资工程”,着力构建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以军民融合、大健康、红色旅游、商贸物流为特色的“四主四特”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招大引强。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进我市新能源和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军工、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建工、精品钢材及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先进电传动和新型能源装备、生态绿色食品及槟榔制品、省级优势产业配套等1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研究制定全市招商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瞄准产业链全球领军企业、“三类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有针对性地引资、引智、引技、引才。切实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谋划招引,全力承接先进发达地区产业产能转移。鼓励“三类500强”企业来潭设立企业(集团)总部、中国区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物流、采购、销售、结算、财务、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总部和投资产业项目。建立投资对接机制,积极推动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纳税大户、创投基金等战略合作伙伴来潭投资。聚焦重点产业以及上下游配套产业,以突破“卡脖子”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为目标,大力开展关键环节的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链式招商与集群招商并重,推进优势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实现纵向做长产业链条,推进特色产业领域集中、集聚、集约,做大、做强、做活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联动招商模式,鼓励各单位“一把手”带队、跨部门组建招商引资专项小分队,形成以专业小分队招商为先锋、驻外招商为基础、“高位招商”为攻坚、大型组团招商全面推进的组合联动招商模式,锁定重点行业和目标企业,进行上门“点对点”精准招商。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发挥潭商大会、异地商会等平台作用,实施“潭商回流”计划,引导支持潭商把产业、技术、信息、资本等带回家乡,设企业总部、办实体企业、建生产基地、搞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广交会”“沪洽周”“绿博会”等展会平台,实现以贸易带投资、以贸易促招商。推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以商招商模式,开展产业招商、股份合作招商、产权招商、楼宇招商等以商招商活动,切实推进现有企业发展壮大。加大乡镇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农村产业专题招商活动,招小商、招好商,有效推进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委托代理招商,鼓励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知名投资咨询机构开展合作,大力实施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招商方式。鼓励各县市区、园区建立中介招商奖励机制,对成功引进一定规模以上产业项目的中介机构、中介人给予中介奖励。

——构建招商合力。围绕“四主四特”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三类500强”企业,制定重点招商目录,高位统筹调度,县市区、园区主攻落实,产业链办公室、行业部门主管、要素保障部门及统战、工商联、侨联、贸促会等部门协同推进,营造“抓行业就要抓招商”工作氛围,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突出县市区、园区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围绕各自产业定位,制定招商全景图和路径图,紧盯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鼓励县市区、园区在政策和权限范围内,研究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并配套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强化项目推进,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在谈、签约、落地三联单,实行清单式和台账化闭环管理,推行项目推进责任到位、存在问题承诺解决、职能部门定期会商的招商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实现签约项目年度履约率90%以上,年度开工率90%以上,年度资金到位率20%以上。

——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承接布局。坚持技术、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重,引导各地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承接产业转移。创新承接方式,以产能合作促项目合作。实施“优势产业链抱团入潭”行动,引导湘潭重点产业实现产业链式、集群式承接。加强引进具有创新和引领作用的企业,同时利用国内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引外资投入。依托湘潭经开区加快推进海峡两岸合作区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湘潭要素资源的比较优势,高效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提高湘潭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节  实施外贸外经转型行动,培育竞争新优势

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强“外贸破零倍增”“外贸综合服务”“外贸融资服务”等重点工作,加强进出口平台渠道建设、外贸新业态培育、企业创新力提升、服务贸易创新,在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发展中提升开放水平。

——壮大对外贸易主体。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医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和培育力度,扩大创新型企业集聚效应,全力推进外向型实体企业创新发展,新增进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实体企业5家以上,0.5—1亿美元实体企业10家以上。积极推广复制吉利汽车产贸融合发展成功经验,持续推进“湘潭智造”产品“扬帆出海”。围绕延链、补链、强链,鼓励本地制造企业对接国内新兴产业龙头,精准做好产业配套,带动产品“搭船出海”。推动对外贸易“破零倍增”,助力存量外贸企业提质增量,每年实现进出口“破零倍增”企业不少于180家。努力提升潭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通过展会、品牌、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力争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加强与国际知名展览企业的合作,着力组织好传统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国际性展会,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市场出口比重。做好省市级出口名牌培育和出口精品筛选工作,建立湘潭出口名牌精品库和编制名特优出口产品目录,支持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备案,促进质量创新和标准创新,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贸企业和湘潭品牌,提高“潭品”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培育和引进50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到2025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5亿美元,外贸企业应用跨境电商比例达到30%以上。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等方面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做强一般贸易,提高钢铁、机电、玩具等传统优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力支持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引导智能装备制造、海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从产品出口转变到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出口。支持湘潭综保区建设加工贸易产业园,鼓励引进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加工贸易企业,支持区内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加快推进贸易平台与基地建设。引进和打造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型贸易平台企业。加快国际展会、进出口通关代理中心、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等贸易平台建设。发挥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线上平台优势,加快国际商品馆和进出口商品批零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进出口贸易示范区。对接湖南自贸试验区和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实现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在省级以上园区全覆盖。做强做优湘潭高新区外贸转型升级装备制造基地和韶山市生猪基地,支持湘潭经开区、湘乡市和湘潭县申报汽车零部件、皮革和湘莲等国家级示范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湘潭综保区、湘乡经开区申报省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定期组织涉外业务培训,聘请具有实操经验的行家里手为企业把脉支招,利用使领馆等资源协助企业处理涉外纠纷,指导和资助涉外企业加强合规能力建设。

——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围绕优势产业链培育一批本土跨国企业,加强非洲、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加快拓展西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大力开展海外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及海外劳务交流与合作。推进实施阿尔及利亚钢铁冶炼、坦桑尼亚红木开采、南非农产品贸易、泰国矿产资源开发与贸易、柬埔寨基础设施投资、越南槟榔、棉纺、腰果生产、香港贸易、印度基础设施投资等八大合作方向。鼓励矿山、海工、电力、能源等装备制造业,综合采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拓展基础设施和投资需求旺盛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引导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在重点国家建立境外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我市优势产能、富余产能转移,高质量建设合作园区。优化在共建国家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资源型、农业型、科技型以及与我省产业互补的制造业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有序开展全球战略布局,获取全球优势资源,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境外投资质量效益和海外收入比重。

——提高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企业抱团出海合作模式;引导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单一企业‌“走出去”向产业链‌“走出去”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共同‌“走出去”。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项目后续运营维护和技术服务,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相结合的“建营一体化”项目,推动单一承包型“走出去”向投资、运营维护、技术服务集成式“走出去”转变。加快我市对外劳务、教育培训、贸易、医疗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和技术‌“走出去”,引导外派劳务合作由粗放型、劳工型人力逐步向高知识、高技术人才升级。鼓励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优先在市内招聘外派劳务人员,选派市内产业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参与境外项目生产建设运营,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外派劳务人员数据库,定期向“走出去”重点企业推荐有境外工作经历的优质劳务人员。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动潭企与央企的进一步对接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发展,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境外法律、境外投资环境分析、海外投资并购可行性分析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中介服务体系。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制,抓住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促进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以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拓展国际客源市场,支持韶山建设旅游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务。依托湘潭高校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强动漫游戏外包;依托湘潭(高新)工业软件园、九华创新创业园等做强工业设计及技术外包;依托湘潭综保区引进和培育检验检测外包,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和拓展设计、采购、销售、和维修等服务功能;依托湘潭市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综试区,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帮助湘潭本土企业实现“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

第五节  实施主体扶培行动,培育壮大商贸领域市场主体

强化培育商贸领域市场主体意识,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开展以“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着力培育壮大商贸领域市场主体。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放”的活力,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以增强市场主体的吸附力、满意度、归属感为目标,着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向市场放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企业开办”新模式,让准入更便捷。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入”原则,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准入通道,为企业发展创造充足空间。扩大告知承诺制的适用范围和适用企业,助推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市场准入“跨市通办”,实现异地“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多地联办”一体化格局。开创“证照分离”改革新路径,让准营更顺畅。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分级分类推进改革事项落地落细,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构建“梯度发展”新机制,让培育更高效。以“提升骨干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企业、聚集总部企业、扶持个体工商”为主线,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招商引资,统筹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形成企业和个体齐头并进的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格局。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强化“管”的力度,助力市场主体规范发展。推动形成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做支撑。坚持放管并重,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持续发力,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创新推进协同监管。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登记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对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推进信用监管。提升信用赋能水平,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大幅提升失信成本的监管机制,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和失信联合惩戒实现“一网办理、智能归集、即时公示”,实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创新推进智慧监管。通过科技赋能,推动远程监管、数字化监管,实现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高效能市场监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服”的品质,助力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全方位优化政务服务,推动市场主体快步变多。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行“当场办、一次办、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实现“线上即传即办”零见面审批,“线下即来即办”立等可取。推行“休眠制度”,降低市场主体在特殊时期的经营成本。推进简易注销,减时限、减材料、减流程。全周期优化行政指导,推动市场主体稳步变强。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创业培训和孵化扶持;对新生期市场主体,强化政策引导、登记指导、创业辅导;对成长期市场主体,强化产业指导、政策扶助、技术引进;对成熟期市场主体,强化管理咨询、品牌打造、信誉提升。全要素优化政策保障,推动市场主体逐步变优。统筹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实行“让利减负、放水养鱼”,以政策直达、精准滴灌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和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活水沃土”,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行稳致远。

——推动消费转型升级。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促进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消费提质扩容,满足人民群众特色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建设路口、基建营、砂子岭、万达等商圈的升级,实现与长沙、株洲等商圈的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支持线上线下消费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消费转型,引进“网红打卡品牌”向商圈集聚,利用好湘潭综保区、湘潭跨境电商平台等对外经贸平台,鼓励引进国外高端产品和品牌,带动和引导海外消费市场的回流,形成消费高地。

第六节  实施平台聚力行动,搭建全方位高层次开放载体

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搭建高水平内陆开放平台,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促使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以高质量的开放平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一区一策”发展战略,支持湘潭综保区采取“飞地模式”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将湘潭综保区和湘潭经开区打造成为面向湖南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跨境商品物流分拨中心、仓储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和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先行区。依托湘潭高新区、岳塘经开区线下产业支持及综合服务基础,将其打造成为跨境电商零售企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跨境电商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借助韶山市、湘潭县、湘乡市作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基础优势和岳塘经开区作为湖南省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的线下优势,聚焦县域经济创新产业、农业农村生产、涉农类产品开发、农技服务等领域,搭建跨境电商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依托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引进有免税经营资格和运营能力的知名公司,建设中国(韶山)跨境电商进出口展示交易中心,推动“跨境电商+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与海关、税务、外汇、市场监管等平台对接,实施“单一窗口”服务,实现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一站式服务。加快构建跨境电商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信用评价、统计监测、风险防控、人才培养等七大体系,形成以“数字化监管+数字化贸易+数字化服务”为特征的跨境企业集聚、出口进口并举、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体系健全、通关运转高效的跨境电商新格局。全面梳理我市优势产业链,深入研究适合发展跨境电商的企业及产品,打造5条以上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链,着力培育本地传统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发展壮大“云经济”。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依托“智慧湘潭”建设,深化与京东、阿里巴巴、腾讯、58同城等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健康、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商务建设,建设全市商务大数据平台,为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主动对接跨境电商头部平台企业跟进招商,力争引进10家以上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区域总部及集货中心、结算中心落户湘潭。着力引进知名供应链金融平台、物流供应链平台、出口保险机构等,形成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全链条。积极融入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全面对接省会长沙的国际物流体系,实现“空铁水路”多层级联通,打通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通道。实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工程,推动我市中职及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和学科。鼓励跨境电商企业、人才服务机构及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加强跨境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设立基金、创新金融产品、推广“三单”融资等方式,解决跨境电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跨境电商业务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和防控体系,发挥海关、外汇、税务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和跨境电商平台的主体责任,实现跨境电商安全规范、风险可控。支持本地企业应用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Ebay、wish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打造全面接轨湖南自贸区的前沿示范区。全面对接湖南自贸区建设,按照“湘潭向北”的发展战略,以湘潭经开区和湘潭综保区为重点区域,主动融入湖南湘江新区发展,积极打造区域性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进出口商品仓储物流集散基地、大健康产业集群基地、动漫潮流玩具基地、高端医疗设备进口及设计研发基地。加快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把湘潭经开区及湘潭综保区连片区域建成要素流动便利、服务高效便捷、市场环境规范、辐射功能突出的接轨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沿示范区,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湘潭经开区及湘潭综保区连片区域纳入到湖南自贸区建设范围,争取将湘潭经开区和湘潭综保区纳入湖南自贸区创新发展联动片区中。

——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示范高地建设。抢抓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的机遇,以“论坛搭台、经贸唱戏”为总基调,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加强与对非国家合作。研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确定对非经贸合作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保障举措。以需求侧分析带动供给侧改革,全面梳理我市对非出口重点产品目录,围绕食品、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领域引导企业开展对非投资,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中非(阿尔及利亚)经贸促进创新示范园;探索开展“易货贸易”方式,以中部(岳塘)国际商贸城为载体,打造非洲进口产品展示交易、贸易促进和生态服务中心,形成双向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园区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与非洲重点国家、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积极对接,找到突破口,形成新增长点。

——积极推动园区高效集约发展。坚持“经济园区就是发展特区”的理念,按照“五好”园区建设要求和标准,优化全市产业园区定位,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更多政策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为园区发展赋能减负、提速增效,打造高质量开放发展主阵地。支持园区空间立足产业需求、发展实际向一区多园、跨区合作、飞地模式适度拓展,重点支持湘潭经开区、湘潭综保区、岳塘经开区,依托湖南省大健康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平台作用,共同打造集医疗器械生产、高端医疗设备进口、医疗物资储备、康养服务中心等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带。强化园区招商主责,立足园区产业发展,优化园区绩效考核管理,提高园区资金、土地、人才等单位面积投入强度、产出水平、综合效益,提升园区产业专注度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强上下游产业布局规划,推动国省园区形成各具特色、共生共荣、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推动湘潭综保区破局发展。发挥湘潭综保区开放平台和政策优势,以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打造高端医疗设备进口及设计研发中心为主攻,提升发展动漫潮玩产业,推动形成区域性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主动融入湖南湘江新区建设与发展,积极对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与长沙黄花机场航空货运航线、湘欧跨线货运班列、港湘直通车、金霞港口等的对接,打造贸易投资便利、产业布局优化、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质量对外贸易平台。支持湘潭综保区采取“飞地模式”打造全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全线开通跨境电商9610、1210、9710、9810等跨境电商业务,力争成为面向湖南中西部乃至中部地区重要的跨境商品物流分拨中心、仓储中心和转口贸易中心,全力支持湘潭综保区探索建设湖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和对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推进湘潭综保区与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以及相关县市区联动融合发展,整合全市外贸优质资源向湘潭综保区聚焦,市级层面出台支持湘潭综保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支持各县市区、园区外贸企业注册在湘潭综保区、生产经营在区外的“飞地模式”,不断完善和提升湘潭综保区的开放平台功能。为全市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等产业提供优质的对外开放和便捷通关服务。创新发展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检测、保税金融等新业态。

——提升口岸平台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口岸服务地方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我市口岸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做好指定口岸及铁路、水运口岸的规划申报建设工作,保障口岸开放项目与区域产业、城市发展、交通、旅游等规划相衔接,增强有效性。紧抓长株潭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契机,按照“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借船出海、开放发展”的总体思路,争取省政府口岸办、长沙海关支持,推动实现长株潭三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全面对接省五大货运集结中心,加快拓展陆路通道,提升口岸辐射能力,增强我市口岸对省内中西部地区的辐射能力。重点拓展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的通关协作,吸引更多货源从我市口岸进出口,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弥补国际货运的短板。以加快推进临港新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水运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湘潭港口建设,持续提升口岸通关及国际运输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提效降费”工作,完善“单一窗口”“全天候通关报检、全方位高效服务”,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及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五章  发展保障

第一节  强化思想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高商务系统机关党的建设质量,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二节  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县市区和园区联动、部门互动的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外经外贸、促消费发展等专题会议,全面准确掌握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十四五”时期制约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短板不足,充分发挥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的作用。全面统筹“十四五”期间全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的整体谋划、政策制定、组织实施、指导协调。不断健全完善导向鲜明、分类指导的商务和开放型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一月一调度一通报、一季一讲评一约谈、半年一评定、全年一考核”的推进落实机制。

第三节  强化政策保障

积极整合国、省、市出台的各项促进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财税、土地、投融资等优惠政策,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支持。全力争取国省支持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相关资金、政策,围绕规划目标和产业发展重点,坚持精准施策,制定完善我市支持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形成有利于我市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增强财税、金融等政策的协同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强化各项政策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政策发挥效应。

第四节  强化人才保障

深化校地合作,依托我市高校资源,培养开放型经济相关的精通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以金融财务、商务咨询、投资促进、海外并购等领域为重点的高端专业人才。依托园区各类产业孵化器平台,实施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队伍。建立开放型经济人才轮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和外向型企业业务骨干进行各类专题学习培训,培养一支敬业、专业、职业的开放型经济人才队伍。

第五节  强化项目保障

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抓好项目对接与落地服务。着力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增强发展后劲。建立“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库,加强项目策划、生成和闭环管理,重点抓好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接轨湖南自贸试验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跨境电商综试区、促消费等领域重大项目跟踪推进,落实目标责任制,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第六节  强化监督保障

完善规划执行评估体系和通报制度,依法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强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创新评估方式,完善规划主要指标监测、统计、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对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考核,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持续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完善意见,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

附件: